提到賀歲電影,由《艋舺》打開新局,接著《雞排英雄》到《陣頭》、《痞子英雄》到《大尾鱸鰻》到今年,這幾年的農曆年節電影一路都很旺。
從除夕前兩週開打,一路戰到元宵節。昔日台灣本土賀歲片沉寂許久,市場規模好不容易變大了,影片數量即刻翻身,由天龍『八』部到黃金『十二』宮,八部到十二部。代表人人有希望,各各搶破億。結果就是粥少僧多,能破億的就只有幾部,其他都是打包傷心。
更何況春節期間,美商推出的洋片戰力也不俗。經過了前兩年的瘋狂卡位戰,今年台灣本土推出的華語片就三部:《甜蜜殺機》、《鐵獅玉玲瓏》與《大稻埕》(暫時先不提2/27才上映的《KANO》)。今年可能整體上來說,是平均制作水平最高的一年。不像前兩年水準落差之大,差點瞬間玩垮好不容易堆砌起來的觀影信心。
《甜蜜殺機》導演連奕琦是1977年生、《大稻埕》導演葉天倫1975年生,兩人都是六年級中段班,《鐵獅玉玲瓏》導演是『澎哥』澎恰恰雖是演藝圈老將。但說到他電影資歷,目前也才3部(之前有帶一片風景走、球愛天空)。換句話說,這三位導演都能被稱為『新生代』導演,而且這三部片也剛好各自展現台灣電影『新』生代的視野與用心。
《甜》另闢新徑,開創警匪推理喜劇風格,全片演員群完全放下身段與包袱,蘇有朋與吳中天整個玩很大,你甚至會覺得蘇有朋根本就是一個小孬孬,足見導演把他塑造地多成功。至於吳中天絕對會讓觀眾眼睛為之一亮,看完之後他得到的掌聲永遠是最多的,因為他示範如何演得很瞎很蠢很離譜又很感人,非常不容易。我求觀眾進場看看台灣也能這樣拍喜劇,如何創造歪打正著的高竿趣味。
《鐵獅》算是延續了《陣頭》的民間技藝色彩主題,而且舞龍舞獅或是電子花車秀,這類討論台灣傳統宗教文化裡的技藝一直能夠帶動不少共鳴。該片大玩順口溜與諧音笑話,許效舜與澎哥的秀場風格本來就能把說學逗唱風趣化,這片能將過去電視節目裡的笑梗串成三幕劇,難度是挺高的。而且還能讓人緬懷不少在廟會中,專門演給神明看的業者,幾分時不我與的感傷,在這部片裡輕輕帶過。
要講傳統,這年頭不流行說教。澎哥用心良苦,過年就是該用這種類型包裝傳統,讓時下年輕人了解庶民文化,而不是只會手機一直滑。
葉天倫的《大稻埕》是這三部中視野最具企圖心的作品,看完之後不但給觀眾一種明天會更好的興奮感。而且導演透過這個通俗的穿越時空故事,鼓舞台灣失去已久的信心與長期缺乏的民族認同感,甚至帶領大家重溫台灣歷史,那些過去在歷史課本根本沒多少空間著墨的篇幅,都成了這部片的養份。換句話說,導演用豬哥亮把大家騙進來,但你會發現不開黃腔與罵髒話的豬哥亮竟然能讓你又哭又笑,不得不說,上回葉天倫用《雞排英雄》包裝土地正義,這回用《大稻埕》包裝國族情感,能夠在過年得到這種正面能量,絕對是賀歲片的精神。
今年三部賀歲片,別懷疑,就都看了吧。
【編按】
最即時的新聞、最銳利的評論,都在《蘋果日報》即時新聞。《蘋果日報》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,每週刊出日期如下:
星期一:黃國昌、王丹
星期二:南方朔、楊照
星期三:漂浪島嶼、賴士葆
星期四:膝關節、楊志良
星期五:馮光遠、丁允恭
星期六:羅文嘉、柯一正
星期日:彭明輝、劉寶傑
膝關節認為,今年3部本土賀歲片製作水平高,值得觀眾一看。資料照片
更多膝關節文章
更多文章,都在【蘋論陣線】有話要說 投稿「即時論壇」
onlineopinions@appledaily.com.tw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